靶向给药
一般情况下,癌症的前兆有消瘦、持续发热、不明肿块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消瘦: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,快速消瘦下来,可能是身体内病情突然恶化的原因。患者此时需要引起重视,可能是癌症引起的。
2.持续发热:如果发热持续很长时间,它也是病毒感染,引起的免疫系统应激反应。在正常情况下出汗,服用退热药,可能会有很好的缓解。如果发热持续一段时间,此时就应该考虑,是不是癌症导致。
3.不明肿块:当癌细胞不断扩散时会附着在器官或组织上,不断扩散、增大,在患处会出现不明肿块。
建议患者及时就医,明确病因,对症治疗。
II期SCLC患者的5年相对存活率约为19%。III期SCLC患者的5年相对存活率约为8%。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小细胞肺癌通常很难治疗。IV期SCLC相对5年生存率约为2%。这些存活率只是估计,无法预测个体会发生什么体力状态不佳(PS 3 - 4),广泛期疾病,体重减轻,以及和多种疾病相关的标记物(如乳酸脱氢酶(LDH))是重要的不利预后因素。在限期患者中,女性、年龄小于70岁、LDH正常、和I期疾病患者预后较好。在广泛期疾病的患者中,年纪轻,体力状态良好,肌酐水平正常,LDH正常,和单一转移部位,是良好的预后因素。
靶向给药
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上皮性肿瘤,其小细胞胞质少,细胞边界不清,核染质细颗粒状,和不明显的核仁。瘤细胞呈圆形、椭圆形或梭形,核成型,突出。有丝分裂计数高。经典的HE组织学染(H&E)可能识别小细胞肺癌;它是一个低分化肿瘤,归属于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。小细胞肺癌的免疫组化表现:几乎的小细胞肺癌的角蛋白、上皮膜抗原和TTF-1免疫组化阳性,大多数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表达阳性,如嗜铬素A(CgA)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(NSE)、CD56和突触素。需要结合应用这些,因为在某些情况下,单一用某一个免疫组化时,不能很好的区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。
靶向给药
脑转移瘤的早期治疗可减少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,已实其对没有出现脑转移症状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性,即脑部增强MRI是一定要做的。由于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性,进行分期所需要的检查不应延误治疗超过1周的时间;否则,许多患者可能在检查到治疗的间隔期间病情加重,伴随体力状态(PS)显著下降。因此,一旦病理确认是小细胞肺癌,家属要和医生协商如何尽快把明确分期的检查做完。小细胞肺癌限期和广泛期分期示例
【申明:本文由第三方发布,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,请发邮件至3124564622@qq.com;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。】